一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: 1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般症状:发热、乏力、干咳,逐渐出现呼吸困难;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,无明显发热;「不典型」发病症状:头痛、结膜炎、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;多数患者为中轻症,预后良好,少数患者病情危重。 2、主要传播途径:以咳嗽、喷嚏的近距离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为主。 二、居家生活注意事项 1、勤洗手: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合并流动水按“七步洗手法”洗手,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(如打喷嚏后)应立即洗手。不用污染的的手触摸脸、眼睛、鼻或口。与人交谈保持1米以上距离,不握手不拥抱。 2、清洁、消毒: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,超过56℃且维持30分钟以上、75%酒精、按需稀释的84消毒液、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。(各种消毒剂请按照说明配置和使用) 3、房间通风换气,每天开窗数次,家具物用1000mg/L含氯消毒剂或75%医用酒精勤擦拭。 4、避免聚集:尽量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,避免与武汉返乡亲属及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发热感冒患者接触,出现发热、咳嗽、呼吸困难、乏力、腹泻等症状时,必须佩戴口罩并及时来院诊治。 5、出行交通工具的选择:可选择骑车或使用私家车接送,尽量避免搭乘密闭人多的交通工具。选择公交车时,乘车后洗手,更换口罩。 6、透析患者要规律透析,充足睡眠,规范服药,合理营养,提高自身免疫力,不熬夜,戒烟限酒。 7、注意个人防护,戴口罩,在来院途中、公共出行时需佩戴医用口罩,且透析过程中需全程佩戴,口罩要全部覆盖口鼻,保证密合性。用过的口罩用袋子装后再丢弃至不可回收垃圾。不随地吐痰;打喷嚏或咳嗽时,使用纸巾或弯曲手肘掩盖口鼻;打完喷嚏后需立即洗手,做好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。 8、烹调时彻底煮熟肉类和蛋类;在无保护时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。 三、防控措施 1、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,所有进出医院区域的人员,全部在一楼大厅接受体温检测和问诊。 2、如测体温超过>37.3℃,或有咳嗽、呼吸困难、乏力等患者,应到医院发热门诊,明确诊断后再决定透析方案。 3、透析过程由责任护士再次核查患者体温并记录,体温异常者需行床边隔离,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,做好透析患者治疗时的安全防护,进行指脉氧监测,持续观察该患者生命体征(氧饱和度低于95%)需警惕排查。 4、建立医患人员发热登记本,详细记录发热人员身份信息、体温数据、透析机位号、责任护士、相邻床单元患者信息、患者阳性体征等内容,并且一日一上报。 5、患者家属禁止进入透析室,并自觉佩戴口罩及配合体温测量,家属接送患者后应尽快离开透析等候区,不要在透析等候区聚集扎堆、交谈。 6、医院设置独立的发热患者透析专区。发热透析专区仅针对普通发热患者,对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将转至广元市定点医院进行治疗。 7、医务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标准预防措施,血透室物表、地面的清洁与消毒严格按照《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》执行。空气消毒按照《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》进行处理,护士站、接诊台用1000mg/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,候诊区、通道等每天早中晚消毒3次,并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,严格落实各项感染防控措施。 四、根据图示学习佩戴(口罩、洗手、咳嗽、打喷嚏)的正确方法:
(一)佩戴口罩的正确方法
(如图) 



手卫生是预防疾病转播的重要手段,在咳嗽或打喷嚏后,护理患者后,准备食物、用餐前、上厕所后等情况下,需进行手卫生。 当手部有可见污染,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,当手部无明显脏污时,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洗手。 (二)洗手的正确方法(口诀:内外夹弓大立腕)

(三)咳嗽打喷嚏的正确方法
|